CT體檢車檢查設備的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1990年建議書(60號出版物)將輻射損傷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兩種。
1.隨機性效應:無劑量閾值有害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受照劑量大小無關,任何微小的劑量也可引起效應,只是發生的幾率極其微小而已。如:致癌效應(癌癥 、白血病) ; 遺傳效應(損傷發生在具有遺傳信息的功能細胞上,發生的效應將顯現在受照者的后代身上)。
2.確定性效應:射線照射人體全部或局部組織,若能殺死相當數量的細胞而這些細胞又不能由活細胞的增殖來補充,則這種照射可引起人類的確定性效應。其嚴重程度與劑量大小有關且存在劑量閾值。
胚胎或胎兒在不同發育時期受照后出現的效應有所不同,這其中既有確定性效應,也有隨機性效應,主要包括:胚胎死亡(受孕后0~9天受照);畸形(受孕后9~42天受照,可能引起正在發育的器官畸形,屬于確定性效應);智力低下(妊娠8~15周受照最敏感誘發智力低下概率最高,可達40%其次為16~25周);誘發癌癥(受照胎兒出生后十周歲之內白血病和癌癥發病率增高)。

電離輻射相關的量和單位
國際上選擇和定義輻射量及其單位的權威組織是ICRU(國際輻射單位和測量委員會),為臨床放射學等領域提出了電離輻射量和單位的定義等。
1.照射量X:照射量表示X或γ射線在單位質量(dm)空氣中,產生出來的所有次級電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氣中時,形成的任何一種符號離子的總電荷量(dQ)的絕對值,即X=dQ/dm。但目前照射量測量僅適用于射線能量在10keV到3MeV之間的射線。其單位是(庫倫/千克),簡寫成C/kg。曾經以倫琴為單位,簡寫為R。1倫琴(R)=2.58×10-4庫侖/千克(C/kg)照射量較小時,常用毫倫或微倫表示,照射量率就是單位時間內的照射量的增量。
2.吸收劑量D:是單位質量的物質(千克)吸收的電離輻射能量(焦耳)大小的物理量。吸收劑量的單位是J/kg(焦耳每千克),專用名稱為戈瑞(Gy)與原有單位拉德(rad)換算為,1rad=10-2J/kg=10-2Gy,它定義為任何電離輻射授予質量(dm)的物質的平均能量(dEen)除以dm的商,即:D=dEen/dm,式中dEen為平均授予能。吸收劑量適應于任何電離輻射及受照的任何物質。單位時間內吸收劑量的增量稱為吸收劑量率,單位J/(kg·s)(焦耳每千克每秒)。
3.當量劑量H:當量劑量即為人體實際接受的或可能接受的吸收劑量和輻射權重因子的乘積,它已經含有輻射對人體傷害的意義了。對于某種輻射R在某個組織或器官T中的當量劑量HT·R可由下列公式給出:HT·R=ωR·DT·R式中ωR輻射權重因子;DT·R為輻射R在組織或器官T中產生的平均吸收劑量。由于ωR無量綱沒有單位,因此當量劑量與吸收劑量的單位相同,即J/kg(焦耳每千克),專用名是希沃特(Sv)曾用單位雷姆(rem)。我們拍一張胸部X光片,胸部組織大約接受0.02毫希沃特劑量。
4.有效劑量E:由于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對輻射的敏感度不同,所以雖接受相同的當量劑量,但造成的健康損失(患癌癥或不良遺傳)的風險(概率)卻不同,也就是說不同的組織器官,照射相同的輻射所造成的傷害不同。因此又定出組織權重因子(ωT)來代表各組織器官接受輻射對健康損失的概率,即:ωT=組織T接受1Sv時的危險度/全身均勻受照1Sv時的總危險度。若把各組織器官的當量劑量H與其權重因數的乘積再累加起來,即成為有效劑量E。E代表全身的輻射劑量,用來評估輻射可能造成我們健康效應的風險,單位與當量劑量相同也是希沃特(Sv)。
E=∑TωT·HT式中HT為組織T受到的當量劑量;ωT為組織T的權重因子。
也正是通過對放射線劑量的深入研究和精確計算,我們才能夠將其應用于腫瘤放射治療中來,通過對不同組織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的組織權重因子,制定嚴謹的放療方案,勾畫精確的靶區,分配合適的電離輻射劑量,通過確定性效應來對深層腫瘤組織進行滅殺。